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要正确(系列1):肝、胰、脾、肾的影像检查如何选择?
对这类腹部实质性脏器的检查方法:超声、CT、磁共振(MRI)常用,其他还有PET-CT,或PET-MR,血管造影等。涉及的疾病有肿瘤(良或恶性)、非肿瘤两类。
超声检查,简便,无副作用,但是受检查者的手法及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影响,除了典型的疾病可以明确外,一般是将此检查作为筛查。有一些地方使用超声造影,但应用不多。高水平的超声诊断医师对这类脏器的疾病诊断也是很权威性的。一般而言,最终对一些重要疾病包括肿瘤在治疗前还得有更直观的其他检查图像,比如CT、MRI等。选择那种呢?
以肿瘤为例,是不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适合还是不适合手术切除?对这种情况无论是CT还是MRI检查大都得需要平扫加增强检查(有的病变仅靠MR的平扫也可搞定)。
实际工作中,1.5T或3.0T的MRI设备,只要检查按照要求规范地完成,大都采取MRI检查诊断(医院由于有的大夫不习惯看MRI的图,只愿意看CT图,那是另外回事),提倡首选MRI的理由是:
1、这类实质脏器影像检查,特别是肿瘤检查与鉴别,MRI作为首选无可争议。
病变与正常部的对比好,MRI获得的疾病信息多,更便于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
2、使用的造影剂安全
检查中使用的MR造影剂钆制剂,其过敏几率及肾脏毒性低于CT使用的碘剂,对病人更安全。如果是超高场强的MR设备(例如3T),造影剂对病变区强化对比效果更优良,这对区分病变的性质很重要。
CT检查除了碘剂存在较高的过敏性外,对较小的肿瘤或不典型的病变检测与显示不及MRI从而影响诊断及鉴别分析,工作中经常发现,CT平扫加增强做完了,回头还得做MRI。
3、最大的、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是:辐射剂量问题。
这类的部位是凡做CT检查的都得要平扫加增强扫描,而增强扫描至少也得做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加上平扫总共就得对同一部位扫描4次,如果再做延时的话,就得5或6次扫描。按照实验剂量(JeffreyT.Seabourn,M.D研究资料:腹部CT测试,病人接受有效剂量是5-7mSv,毫希沃特。注:我们这的64层CT实际上腹部扫描有效剂量是7.3mSv),若按照每次6mSv估算,4次下来也得24mSv,若是5次则30mSv,超过20mSv就得算高剂量辐射了。
有些疾病是需要复查对比的,假如该病人6个月后再复查一次CT(复查对比,当然最好是同种类的检查方法比对,较客观),一年的有效剂量就得超过50mSv,这样,其辐射剂量比职业工作者的累及剂量标准还高。(当然,若是使用新型高档CT,接受剂量要低)
如果当地没有做MRI的设备条件,那属于没办法,但是为了尽快明确疾病诊断,避免辐射伤害,还是建议到有条件的地方做MRI检查。
4、单纯的CT平扫使用价值及其有限。
如果是为了看有没有长东西,就只做腹部的CT平扫,那就干脆不如做超声检查,单纯的CT平扫对肿瘤的检出、诊断是很差的,除非很大的肿瘤能看到。小的、早期的几乎都得漏掉。因此医院你要是只作上腹部CT平扫,说请影像科的大夫看看诊断一下,他大都不给意见,或建议你去做超声或MRI,因为靠单纯的CT平扫这样的检查很难做出诊断意见。
也有例外,就是对急性胰腺炎如果需要影像检查的话,还是主张做CT检查,看早期胰腺周围的水肿CT是敏感的(这时若没有其他情况,只需要平扫就可以了)。因为上腹部这块儿还有胆系,对于明确是否钙化或者结石,CT也是敏感的,但这也得看需要与否,能够超声检查的尽可能不做CT.有的含钙少或不含钙的结石,称阴性结石,CT则不如MRI敏感。腹部急诊的检查也多采用CT(见后续文章)。
5、肾脏的肿瘤检查,与上述的叙述相似。
不提倡对全尿路做CT扫描,特别是打药做CT尿路造影,图像尽管漂亮,但是由于扫描野即范围更大,所以辐射剂量也更大。MRI对肾脏包括尿路水成像的检查也会以很好的质量供诊断使用。如果需要CT明确局部的结石(比如梗阻部位)可以采取对局部很小的范围补充CT检查更好。
待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