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天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补冬”(俗称“炖冬”),然而补冬究竟该什么时候补?补些什么?怎么补?哪些人需要补?我们真的都补对了吗?
补冬误区
“补冬”中,不当的进补往往引起身体的不适,例如口腔溃疡、上火、肚子胀、便秘、睡不着等,大都是由于滋补不当引起的,在“补冬”中,最常见的就是以下几个进补误区!
1、补得太早
中医认为,最好的进补时间是从“冬至”开始,到“三九”结束,一共27天。这时进补可以为来年春天预防传染病、增进体质打下基础。但很多人一进立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进补,这时天气还非常干燥,补多了很容易破坏身体气血平衡。
2、补得太多
“不该补的人乱补”是冬令进补中一个常见的误区。对于体质比较好、能正常进食的年轻人来说,不提倡进补。真正要补的应该是年老体弱者,以及亚健康的人群。
3、补得太贵
燕窝、人参、阿胶、冬虫夏草,这些昂贵的滋补药材,作用被吹嘘得越来越神化。专家告诉我们,其实完全没必要迷信它们,银耳就可以代替燕窝,大枣就可以代替阿胶。
4、补得太乱
不少人在进补前,还搞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体质,就乱吃一气。
5、只补一种
一提到进补,就是羊肉、狗肉,或者只补大枣、核桃,这样很容易造成体内营养失衡。没有一种补品包含所有营养,所以一定要多吃几种。
补冬应因人而异,还应因病而异。否则,本来身体好好的,没事儿补了那么多反而出事了!又如现在人常患的病例如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这类病人和消化不良的人不宜吃高热量和高脂肪的东西。冬天食补忌油腻、辛辣,以清淡为主,并且要多吃富有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因此,补冬不是说吃啥补药都行,更不是只是在冬至这天吃一剂药膳就行了的。有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是以,补身讲究方法,可不是好的东西只要胡乱吃下去就可以的,那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说不定还会食物中毒或者应为高脂饮食吃个“胰腺炎”出来!
补冬药膳
补冬以温和药性的补品为主,身体状况良好的时候进补,感冒发烧病人慎用,常用的补冬药膳处方有以下几种:
1.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2.四神(又称“四臣”):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3.四物: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4.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等。
烹调方法:将准备好的汉药,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壶内。接着准备家禽(鸡、鸭)或野禽(雉鸡、斑鸠等),还有猪脚(肘子)、猪肚、腰子、鳗鱼、鳖等,经过处理后再放入大壶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仅使用酒来慢慢炖煮。
煮好的补冬品,有效成分会渗出于汤中,肉里的软骨会松软到入口即化,汉药独特的味道则会满室生香。
食物做得好的人不一定补得对,像受风寒体虚的人,你给他灌下几碗人参汤,估计他命都有可能丢掉!那么怎么样的人群适合补冬呢?
补冬适宜人群
“虚则进补”,中医标准,缺什么补什么,身体中不缺什么的人,多喝水就可以了。怎样的人群适宜补冬?
1、年老体弱的人
年老体弱的人一般以补气补血为主,可以补充鸡、鱼、肉、蛋等,也可以加中药人参、红枣、苡米、山药、龙眼等做成药膳食用。
2、阳虚的人
这类人可用人参、枸杞、山药、杜仲、鹿茸等中药,与鸡、牛、狗、羊肉等做成药膳食之,同时还可补充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3、易患冬季疾病的人
中医认为,一般冬季患病主要是肾阳不足,肾气亏虚。可用人参、枸杞、冬虫夏草、肉桂等和牛、羊、狗肉一起做药膳食用。
4、防止春夏季节患病的人
一般以增强脾胃功能,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以贮备能量增强免疫抗病能力。可以补充各类鱼类及鸡、牛、羊、狗肉等,也可以加中药人参、黄芪、红枣、桂圆等做成药膳食用。
5、亚健康人群
主要以日常饮食、有效锻炼、中药调理等,保持阴阳气血相对平衡状态。
6、注重养身益寿的人
主要以日常饮食搭配合理为主,补充鸡、鱼、肉、蛋等。
7、重病后、手术后体质虚弱的病人
一般以补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为主,可以用人参、黄芪、红枣等做成药膳食用。
8、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一般以补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为主,可以用人参、黄芪、红枣等做成药膳食用。
因此,补冬应因人而异,不可盲目!
图文整理来源于网络编辑:曾万智
我们秉承健康的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传播健康的知识,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