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建议阅读5分钟。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情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可自愈,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病因
胰腺炎的病因一般与过多饮酒、胆管内的胆结石等有关。
1.梗阻因素
由于胆道蛔虫、乏特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导致胆汁反流。如胆管下端明显梗阻,胆道内压力甚高,高压的胆汁逆流胰管,造成胰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胰腺间质而发生胰腺炎。
2.饮食因素
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当某次大量饮酒和暴食的情况下,促进大量分泌胰酶冲破胰腺泡,进入腺泡之间的间质而促发急性胰腺炎。酒精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时摄入,不仅胰酶分泌增加,又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这时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释出游离脂肪酸而损害胰腺。
3.血管因素
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另外,胰管梗阻会使胰管内产生高压,将胰酶被动性的“渗入”间质。由于胰酶的刺激引起间质中的淋巴管、静脉、动脉栓塞,继而胰腺发生缺血坏死。4.外伤胰腺外伤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发生急性重型胰腺炎。5.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6.代谢性疾病可与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病症有关。7.其他因素,如药物过敏、血色沉着症、遗传等。
临床表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休克、高热、黄疸、腹胀以至肠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现淤血斑等。
1.一般症状
(1)腹痛:多为突然发作,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似刀割样。疼痛向背部、胁部放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病后短时间内即为全腹痛、急剧腹胀,同时很快出现轻重不等的休克。
(2)恶心、呕吐:发作频繁,起初为进入食物胆汁样物,病情进行性加重,很快即进入肠麻痹,则吐出物为粪样。
(3)黄疸: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出现的较少,约占1/4。而在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则出现的较多。
(4)脱水:急性胰腺炎的脱水主要因肠麻痹、呕吐所致;重型胰腺炎在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严重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发病后数小时至10几小时即可呈现严重的脱水现象,无尿或少尿。
(5)轻型胰腺炎一般体温在39℃以内,3~5天即可下降。而重型胰腺炎,则体温常在39~40℃,常出现谵妄,持续数周不退,并出现毒血症的表现。
(6)少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液以至坏死溶解的组织沿组织间隙到达皮下,并溶解皮下脂肪,而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使局部皮肤呈青紫色,有的可融成大片状,在腰部前下腹壁,亦可在脐周出现。
(7)轻型水肿型胰腺炎在上腹部深处有压痛,少数前腹壁有明显压痛。而急性重型胰腺炎,会有全腹肌紧、压痛,全腹胀气,并可有大量炎性腹水,可出现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8)渗出液的炎性刺激引起胸腔反应性积液,以左侧为多见,可引起同侧的肺不张,出现呼吸困难。
2.局部并发症
(1)胰腺脓肿:常于起病2~3周后出现。此时患者高热伴中毒症状,腹痛加重,可扪及上腹部包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2)胰腺假性囊肿:多在起病3~4周后形成。体检常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大的囊肿可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相应症状。
3.全身并发症
常有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胰性脑病、败血症及真菌感染、高血糖等并发症。
胰腺炎如何预防1、保证充足的营养
慢性胰腺炎易脂泻,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应吃富含营养但不油腻的食物,如鱼、瘦肉、蛋白、豆腐等,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宜适当多吃。菜肴少煎炒,多蒸炖,以利消化吸收。
2、饮食清淡,调味勿重
食物不宜过咸,因盐过多会增加胰腺充血水肿。调味品不宜多放,食物太酸、太辣可增加胃液分泌,加重胰腺负担。黄豆、蚕豆、红薯、芋头等易产气的食物不宜吃,以免加重腹胀现象。
3、应少食多餐
预防胰腺炎,不要吃的太饱,宜少食多餐。吃太饱,或者吃了难消化,会增加胃液分泌,加重胰腺负担,导致胰腺炎。
4、减少脂肪的摄入
预防胰腺炎必须减少脂肪的摄入,应该要注意在应酬的时候不能暴饮暴食,这样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胰腺炎。
5、禁止喝酒
饮酒是引起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或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禁酒,预防胰腺炎。
医院呼吸消化科提示您日常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