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血糖的来源主要是饮食,当食物被人摄入后,它会经历一段复杂的程序,最终都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此时人体有一个叫做胰岛的东东会分泌胰岛素,由胰岛素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带入组织细胞,为各细胞的活动提供能量。如果我们活动较多,比如体育锻炼、体力劳作,胰岛素就会勤勤勉勉、一丝不苟地把血糖源源不断提供给人体利用。这样血糖就完成了它在人体内的旅程,实现了它的价值。
这本是一个如山野村庄一样和谐安宁的过程,血糖、人体、胰岛大家相安无事,所以,在21世纪以前,我们很少听到身边有人患糖尿病。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你看,问题来了)……”,大家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不要哭诉说你吃得不好,相比以前刀耕火种、每天靠野菜充饥的祖先们,我们当今吃得真的非常非常好了,更别提大鱼大肉的吃法了),食物进入体内后转化为大量的葡萄糖,如果此时人类能够多运动,消耗掉血糖的话还好点。但是现在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出门就打的,进门坐电梯;白天看电脑,晚上电视机;麻将扑克牌,整天不起立;长期这样活,终于出问题……他们的问题是这样出现的,如下图:原本按部就班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突然接到通知,说有大量的葡萄糖进了血液,需要去接待下。于是,原本过着事业机关单位一样生活的胰岛β细胞,被迫加班加点(还不给加班工资),但是由于人一直在吃,葡萄糖一直在进入血液。长此以往,胰岛β细胞终于吃不消了。有些人的胰岛老实,每天埋头苦干,但终究不是铁打的,最终疲惫不堪累倒了,即便能工作,也只能带病上班,分泌一部分胰岛素(胰岛素分泌不足);还有一些人的胰岛很有性格,开始闹情绪,大唱“再也不能这样活”,于是决定罢工(胰岛素抵抗)。
这样,就出现了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人类依然还在过着“美好的生活”,管不住嘴,迈不开腿,于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越来越多,血糖终于冲破底线,迈步进入糖尿病。此时,累趴下的胰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爱莫能助;而罢工的胰岛坐在一边,边心急边骂:活该!当然,很多人的胰岛都是因为累趴了才罢工的,这种胰岛心情肯定更加复杂。不过,实话实说,糖尿病的原因并非上述这么生动这么简单。它是由遗传因素加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不过当前中国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因为环境因素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糖尿病需要做哪些必要检查项目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平时血糖监测,还要做各种相关的检查,您是否知道都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有什么意义呢?
1胰岛功能测定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1.可以确诊您是否患了糖尿病。2.可以确诊您是属于1型还是2型糖尿病。3.可以了解您的胰岛功能损害程度。4.可以判定您的血糖波动和病情稳定程度,判断治疗效果。2糖尿病血液血析?血糖(包括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了解您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效果,以便于调整降糖治疗方案。?肝、肾功能可以了解您的肝、肾功能,如果肝肾功能有问题,某些药物不能应用。?血脂、血液流变学(即血粘度)了解有无高脂血症、高粘血症。?血电解质(K+、Na+、Cl-)、血酮体、血/尿渗透压了解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血/尿淀粉酶可以了解有无胰腺炎症。?GAD、ICA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糖尿病分型;3糖尿病尿液分析1.尿常规和尿酮体可以了解有无糖尿病酮症、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炎症。2.尿微量白蛋白应用先进的放免检测技术,可以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这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机)。4X线胸片了解心肺情况。5心电图、心脏B超可以了解有无心肌缺血、心脏肥大、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6肝胆胰双肾B超判断是否合并有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糖尿病肾病、肿瘤等。7眼底检查判断有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眼部病变。8肌电图判断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经颅多普勒(TCD)、血管彩色超声波了解有无合并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10骨密度测定了解有无骨质疏松。11动态血糖仪俗称“血糖Holter”,通过监测24~72小时内的动态血糖变化,可全面了解患者全天血糖波动情况和趋势,发现未知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也可作为糖尿病各种科研的有力工具,代表了国际上血糖监测的最新水平。New/Spring春.新年快乐HAPPYNEWYEAR!!!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