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完成了首例危重患者ECMO支持治疗,成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让生命重新绽放。这是我院第一例ECMO支持治疗的案例,标志着我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再上新台阶!
4月4日凌晨3时左右,61岁的李大伯突发胸闷、胸痛伴有心前区压榨感,被紧急送入我院急诊医学科,当时李大伯的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监护显示室颤,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脏电除颤、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约3分钟后恢复自主心率。经家属同意后,送至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中李大伯反复出现室颤,重症医学科主任罗运山连夜赶到介入室参与抢救。罗主任仔细查看老人病情后指出:患者反复出现室颤,经反复予电除颤及心肺复苏后,心电活动及血压仍不稳定,随时可能再次心跳骤停,情况十分危急!经全面评估,决定立即实施V-AECMO心脏辅助治疗,让李大伯的心脏得以充分休息,为其功能恢复争取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迅速集结,物品准备、血管评估、管路预冲、ECMO置管等各项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ECMO顺利上机后,李大伯的血液经过膜氧合器,由暗红转为鲜红色,经床边彩超初步评估其管路位置及心脏,同时监测ECMO的流量及流速处于稳定状态,至此,我院的首例ECMO患者顺利转机!一场生死争夺战首战告捷!
经过医护人员日夜坚守、精准治疗,李大伯各项指标逐渐好转,生命体征稳定,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达到拔管下机的标准。4月8日,李大伯顺利撤除ECMO,入院第6天成功脱离呼吸机,第7天转至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什么是ECMO?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俗称“叶克膜”,是一种医疗急救技术设备。其使用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离心泵、人工膜肺氧合后送输回到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里,以此为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罗运山主任介绍,ECMO医院,甚至一个地区急危重症抢救水平能力的体现。此次我院首次完全独立运用ECMO技术对患者的成功救治,更是多学科医务人员通力合作的成果[如心血管内科欧发邦主任为患者行左主干的PCI术等]。有了ECMO的保驾护航,我院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将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重症医学科简介
重症医学科创建于年,共有医护人员53人,其中医师13人,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8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护理人员40人,其中主管护师15名及护师25名组成,是一支专业技术基础扎实、训练有素、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仪器、设备和药物且极具应变能力、责任心强、肯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医护队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树立并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团结协作,医疗护理技术过硬,具有较广泛影响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锐意创新,思想政治觉悟高,是一支政治强、思想好、技术精、服务优的高素质医疗团队。科室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各类会议发言,并有定期进行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
科室严格按照重症医学建设与管理要求配备了各种先进的进口设备以满足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如有创及无创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输液泵、肾脏替代治疗机(费森尤斯)、纤维支气管镜、临时起搏器、重症超声(GE)、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高流量氧疗仪、经皮气管切开术、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等设备。
重症医学科承担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主要收治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心肺脑复苏术后、各种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DIC、重症肺炎、农药中毒、多发伤、重大手术术后的病人、各类大出血、重症胰腺炎、各类心脏术后等各种危及生命的疾病。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重症医学的各种抢救技术,包括:有创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血液透析、纤支镜检查治疗、连续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等监测、经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等常规技术,随着科室发展,人才培养,率先在来宾市开展了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等)、PICCO监测,更是开创了来宾首例EMCO的先河。是来宾市环境最优、设备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重症医学科。
在高凝聚力团队的努力下,其成绩得到院领导及临床科室的高度认可,从年医院评为临床先进科室,予年荣获来宾市“巾帼文明岗”称号、多次获得“优质护理先进集体”称号,并多次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锦旗,得到了广大病友的肯定。
本科室是临床实践基地,每年接收来自省内外(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医学院等)各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及各县市培训进修人员约近名。近几年科室先后承担省级、市级课题10项,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专家简介
罗运山科主任,主任医师,大连医科大学毕业,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重症医学专业委员;韶关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师承我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万献尧教授,年于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修学习,医院心脏中心(医院)学习ECMO,并获得“优秀进修医师”称号。主持、参与广东省级、韶关市科技局及市卫健委课题10余项,其中《清热解毒法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型)的疗效观察》获广东医院优秀科研课题,其中多次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以第一作者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对重症医学专业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抢救了大量危重患者,如ARDS、MODS、各种原因休克、严重多发伤、重症肺炎、脓毒症、重症胰腺炎等的处理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熟练进行心肺脑复苏、心脏电除颤、纤支镜、深静脉置管、CRRT、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困难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呼吸机的应用、PICCO、唯截流监测技术、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重症超声、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技术操作。
覃建盛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桂林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广西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广西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在省级以上专业及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医学论文12篇。从事于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工作30余年,曾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修学习。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急、危、重症病人的综合救治,特别是心、脑、肺等危重病的诊治及抢救。
覃雁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年1-6月在广西医院进修急诊专业;年7-12月在广州医院呼吸道疾病研究所重症医学科进修重症医学专业。年至今从事重症医学工作。擅长急危重症的抢救及治疗,尤其擅长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的救治。
潘传胜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桂林医学院毕业。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多家医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主要从事内儿科工作,先后到广西医院、广西医院ICU进修儿科、普通内科及重症医学科,从事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于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如急性重症胰腺炎、ARDS、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熟练掌握持续性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人工肝等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熟练掌握纤支气镜肺泡灌洗术、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经皮动脉穿刺置管术、PICCO、心脏电复律/电除颤术等技术,在重症超声亦有较深的造诣。
方源副主任医师,右江民族医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从事重症医学十余年,曾在广西医院、医院进修。擅长ARDS、心功能衰竭、重症感染等多种危重症的治疗,特别在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床旁血液净化及重症超声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END
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完成了首例危重患者ECMO支持治疗,成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让生命重新绽放。这是我院第一例ECMO支持治疗的案例,标志着我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再上新台阶!
4月4日凌晨3时左右,61岁的李大伯突发胸闷、胸痛伴有心前区压榨感,被紧急送入我院急诊医学科,当时李大伯的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监护显示室颤,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脏电除颤、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约3分钟后恢复自主心率。经家属同意后,送至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中李大伯反复出现室颤,重症医学科主任罗运山连夜赶到介入室参与抢救。罗主任仔细查看老人病情后指出:患者反复出现室颤,经反复予电除颤及心肺复苏后,心电活动及血压仍不稳定,随时可能再次心跳骤停,情况十分危急!经全面评估,决定立即实施V-AECMO心脏辅助治疗,让李大伯的心脏得以充分休息,为其功能恢复争取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迅速集结,物品准备、血管评估、管路预冲、ECMO置管等各项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ECMO顺利上机后,李大伯的血液经过膜氧合器,由暗红转为鲜红色,经床边彩超初步评估其管路位置及心脏,同时监测ECMO的流量及流速处于稳定状态,至此,我院的首例ECMO患者顺利转机!一场生死争夺战首战告捷!
经过医护人员日夜坚守、精准治疗,李大伯各项指标逐渐好转,生命体征稳定,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达到拔管下机的标准。4月8日,李大伯顺利撤除ECMO,入院第6天成功脱离呼吸机,第7天转至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什么是ECMO?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俗称“叶克膜”,是一种医疗急救技术设备。其使用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离心泵、人工膜肺氧合后送输回到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里,以此为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罗运山主任介绍,ECMO医院,甚至一个地区急危重症抢救水平能力的体现。此次我院首次完全独立运用ECMO技术对患者的成功救治,更是多学科医务人员通力合作的成果[如心血管内科欧发邦主任为患者行左主干的PCI术等]。有了ECMO的保驾护航,我院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将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重症医学科简介
重症医学科创建于年,共有医护人员53人,其中医师13人,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8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护理人员40人,其中主管护师15名及护师25名组成,是一支专业技术基础扎实、训练有素、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仪器、设备和药物且极具应变能力、责任心强、肯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医护队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树立并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团结协作,医疗护理技术过硬,具有较广泛影响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锐意创新,思想政治觉悟高,是一支政治强、思想好、技术精、服务优的高素质医疗团队。科室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各类会议发言,并有定期进行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
科室严格按照重症医学建设与管理要求配备了各种先进的进口设备以满足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如有创及无创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输液泵、肾脏替代治疗机(费森尤斯)、纤维支气管镜、临时起搏器、重症超声(GE)、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高流量氧疗仪、经皮气管切开术、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等设备。
重症医学科承担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主要收治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心肺脑复苏术后、各种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DIC、重症肺炎、农药中毒、多发伤、重大手术术后的病人、各类大出血、重症胰腺炎、各类心脏术后等各种危及生命的疾病。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重症医学的各种抢救技术,包括:有创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血液透析、纤支镜检查治疗、连续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等监测、经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等常规技术,随着科室发展,人才培养,率先在来宾市开展了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等)、PICCO监测,更是开创了来宾首例EMCO的先河。是来宾市环境最优、设备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重症医学科。
在高凝聚力团队的努力下,其成绩得到院领导及临床科室的高度认可,从年医院评为临床先进科室,予年荣获来宾市“巾帼文明岗”称号、多次获得“优质护理先进集体”称号,并多次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锦旗,得到了广大病友的肯定。
本科室是临床实践基地,每年接收来自省内外(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医学院等)各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及各县市培训进修人员约近名。近几年科室先后承担省级、市级课题10项,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专家简介
罗运山科主任,主任医师,大连医科大学毕业,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重症医学专业委员;韶关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师承我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万献尧教授,年于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修学习,医院心脏中心(医院)学习ECMO,并获得“优秀进修医师”称号。主持、参与广东省级、韶关市科技局及市卫健委课题10余项,其中《清热解毒法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型)的疗效观察》获广东医院优秀科研课题,其中多次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以第一作者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对重症医学专业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抢救了大量危重患者,如ARDS、MODS、各种原因休克、严重多发伤、重症肺炎、脓毒症、重症胰腺炎等的处理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熟练进行心肺脑复苏、心脏电除颤、纤支镜、深静脉置管、CRRT、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困难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呼吸机的应用、PICCO、唯截流监测技术、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重症超声、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技术操作。
覃建盛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桂林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广西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广西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在省级以上专业及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医学论文12篇。从事于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工作30余年,曾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修学习。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急、危、重症病人的综合救治,特别是心、脑、肺等危重病的诊治及抢救。
覃雁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年1-6月在广西医院进修急诊专业;年7-12月在广州医院呼吸道疾病研究所重症医学科进修重症医学专业。年至今从事重症医学工作。擅长急危重症的抢救及治疗,尤其擅长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的救治。
潘传胜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桂林医学院毕业。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多家医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主要从事内儿科工作,先后到广西医院、广西医院ICU进修儿科、普通内科及重症医学科,从事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于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如急性重症胰腺炎、ARDS、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熟练掌握持续性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人工肝等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熟练掌握纤支气镜肺泡灌洗术、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经皮动脉穿刺置管术、PICCO、心脏电复律/电除颤术等技术,在重症超声亦有较深的造诣。
方源副主任医师,右江民族医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从事重症医学十余年,曾在广西医院、医院进修。擅长ARDS、心功能衰竭、重症感染等多种危重症的治疗,特别在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床旁血液净化及重症超声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