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激光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6.html
今天是大年初四,想必各位朋友已经在走亲访友的路上了。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可尽情享受亲情之喜,友情之乐,爱情之甜。但春节期间的吃喝玩乐怎么做到开心而不伤身呢?本期的健康微讲堂我们请医院院长尤英志,让尤院长和大伙继续聊聊春节期间的健康养生。
尤院长:过节期间走亲访友、各种应酬都会少不了,那么如何度过一个健康的春节呢?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归纳了四个词,叫做“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坚持运动和养肝护心”。“饮食有节”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条件,也是基本原则。首先,我们要注意合理膳食、荤素搭配。节日期间各种美味佳肴堆满餐桌,好好吃一顿,是人们过年的重要内容。而不科学的饮食则易因饮食不慎引起身体不适或某些疾病,如腹胀、腹泻、胰腺炎、胆囊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就要合理选择食材,讲究荤素搭配,最好荤菜的量占到1/3,素菜的量占2/3,切记一味大鱼大肉,太过油腻;
其次,要选择科学的烹饪方法,最好以煮、蒸、炖为主,如过多使用煎炸、烧烤等方法,容易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同时,切莫贪杯,防止因饮酒过量或饮烈性酒所致血压增高、中风危险;过量饮酒可损害肝脏和神经系统功能,还能诱发胃出血或胃穿孔、胰腺炎等。并且还要限制碳酸甜饮料的摄入,可适量饮用一些低度白酒、红酒、果酒、果醋等饮料。
切忌放纵自己,暴饮暴食或者饥饱失常,三餐并作两顿,炒货零食不离手,致使胃肠负担加重,消化不良,特别是有胃肠系统疾病的人更会苦不堪言。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节日期间在餐前加食水果和蔬菜,或餐前喝粥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避免积食。为预防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还可以用喝大麦茶和吃山楂帮助消化,避免食积。中医认为,麦芽有消食理气的功效,尤其对米、面一类食物,有很好地促进消化作用。大麦茶就是以麦芽为主制成的,在餐中饮用。山楂则可消食导滞,是消化肉类食物的佳品,饭后吃三五个新鲜的山楂,甜酸爽口,有助于消化。
中医认为,起居无常、没有规律的生活,会干扰机体气血运行,破坏人体阴阳平衡,使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出现紊乱,严重者酿成种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小儿及身体虚弱者会感到明显不适,如失眠、头晕、困倦,胃肠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长时间的起居无规律的生活,可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也给一些慢性疾病埋下了隐患。
所以,我们春节养生,尤其要注重“起居有常”。有的人春节期间的作息时间与平时相比变化非常大。我们常说,春节假日要放松,借此机会可缓解日常紧张工作给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压力,但绝不可以随心所欲、毫无节制。无规律的起居作息,熬通宵、睡懒觉,打乱了规律作息,破坏了人体生物钟,非但没能使身心放松,反而对健康造成进一步损害。
春节期间还需注意保暖,这个阶段正值冬春交替季节,气候反复多变,乍暖还寒,是各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和咳嗽,加重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年迈体弱的老人和幼儿,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易感染各种疾病。平素易感手脚凉的阳虚体质群体、气血不足,血液运行不畅的老年人,要避免着凉,保护体内阳气;要保持室内气温相对稳定,空气流通,以防外界气候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和各种邪气对机体的侵袭。
春节期间很多人由于疲劳、熬夜、作息不规律,取消了平素的运动。也有的人由于寒冷的天气,懒得运动。由于春节处于冬春交替,乍暖还寒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寒冷限制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气血运行减慢,脏腑的功能受到影响,运动功能减弱;因此更需要运动养生,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维护人体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提升运动功能。所以应该坚持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练练太极拳,打打八段锦,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几项适合的项目,坚持运动,对身体的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春节情志养生注意养肝护心最重要。中医认为,春节是春天的开始,乃万物生发之际,也是人体的肝气易于失调的季节。人们因情绪变化,极易处于抑郁、焦虑的状态。节日期间,春意盎然,阖家欢聚,应该尽量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防止因情绪激动所致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肝气不舒、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等肝功能受损。
春节是喜庆祥和的日子,男女老少都高兴。中医认为“喜”的情绪与心有关,心气足则人多喜乐,但是喜乐过度,也容易耗损心气,即“过喜伤心”。《黄帝内经》中记载“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喜乐耗心气,老少尤应注意。就是说如果高兴太过,会致心气亏虚,心神不宁,就会出现失眠、胸闷、心慌、头晕、头痛、小儿惊风等症状,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的正常情志活动,但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凡事有度,是情志养生的关键。
医院是由临沂市卫健委批准成医院,有着一百三十多年的中医传承史。现为全国中医之家会员单位、市级“脑病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医院、城镇职工医院、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中国人寿团体意外险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起于清朝末年光绪年间,是在“尤氏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有余年的传承史,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基本验方和配剂数十种,独创“尤氏深针”理疗技术和专治脑血管病的“五联综合疗法”,开放床位百余张,名医护人员,20余名知名医疗专家常年坐诊,有综合门诊楼、康复楼、影像楼、病房楼各一座,建筑面积多平方米,设中医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20余个医疗医技科室,配有磁共振、CT、四维彩超、脑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肠镜、宫腹腔镜、关节镜等30多台先进医疗设备。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