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年第4期
对于一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治疗,只需根据临床特征,参考指南经验性选择覆盖可能病原体的抗菌药物,即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不是CAP临床治疗的难题。但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尤其是住ICU的患者,往往存在多器官功能异常,可能会改变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特点,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由于大部分抗菌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清除,重症患者肾功能异常对于抗菌药物的影响就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对于水溶性抗菌药物。认识重症感染时肾功能改变对药物的影响,根据PK进行调整,可以提高抗菌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对于提高重症CAP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重症感染救治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亲水类和亲脂类抗菌药物受肾功能变化的影响:对于重症感染患者恰当的抗生素使用至关重要,包括尽可能早期应用抗生素、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和抗生素剂量恰当。而只有恰当剂量,才能发挥最大的抗菌疗效,同时使细菌多重耐药的发生率最小。抗生素药物剂量决定药物浓度,但在重症感染情况下,患者往往存在肾功能异常,进而影响抗菌药物浓度。由于抗菌药物种类不同,受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亲脂性抗生素包括氟喹诺酮、甘氨酰环素(替加环素)、酮内酯、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甲硝唑类、链霉素类和四环素类[1],其特点为细胞外聚集并经肝脏清除,在脓毒症时不需要增加负荷剂量,也不需要调整维持剂量;而亲水类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糖肽类(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多肽类(多黏菌素)主要在细胞外分布,且经肾脏清除,在脓毒症时常需要使用负荷剂量,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增加或降低维持剂量。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少医师常由于担心患者肾功能问题,不根据抗生素种类调整使用方案,特别是使用负荷剂量,从而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恰当的血药浓度。因此,在重症感染的情况下,包括有脓毒症发生时,对亲水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需要特别重视。
2.不可忽视重症感染时存在药物清除率增加:许多临床医生认为,患者病情加重时肾功能应是下降的,但这种认识不够全面。研究结果显示,17.9%的重症患者入院时存在肾脏清除率增加(ARC)[2],而住院第一周ARC的比例甚至可以上升至30%。血流感染、严重创伤、烧伤、胰腺炎、免疫系统疾病等是导致ARC的主要因素。ARC主要影响时间依赖性抗生素。ARC时,肾小球清除率增加,药物清除增加,药物谷浓度(Cmin)降低,TMIC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万古霉素剂量,当肾脏肌酐清除率(CLcr)≥ml·min-1·(1.73m2)-1,平均万古霉素谷浓度只有7.2mg/L;ARC与抗生素Cmin/MIC呈负相关。Udy等[3]发现,当β-内酰胺类药物谷浓度低于MIC时,超过80%患者的CLcr≥ml·min-1·(1.73m2)-1,而谷浓度4倍MIC时,72%的患者CLcr≥ml·min-1·(1.73m2)-1。此时延长输注时间、增加给药次数及增加单次给药剂量可以提高药物的Cmin,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对于时间浓度依赖性抗生素,ARC可以导致药物曲线下面积(AUC)减少,此时延长抗生素输注时间可有效提高药物AUC,达到药效学目标。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受ARC影响小。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