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一般为水肿性胰腺炎,预后较好,但目前亦有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而导致死亡的报告
近年,随着一些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等应用于临床,其可能增加胰腺炎风险也引起了关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曾发布安全性信息,提醒医生警惕其相关的胰腺炎风险
随着药物品种日益增多,以ap形式出现的药物副作用也越来越多见临床医生对所有病因不明的ap患者应质疑是否为药物诱导,并及时停药
dip的诊断与治疗:以腹痛为首发或主要表现;药物治疗相关疾病期间出现腹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和/或影像学(超声或ct)确诊为胰腺炎;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排除胆源性、酒精性等其他因素;停药或停药配合对症治疗可使之好转或胰腺炎有生命危险吗痊愈;再次应用同样药物可重新诱发
同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一样,药物性胰腺炎(dip)也常以腹痛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由于没有独特的临床表现,dip的诊断经常具有挑战性
一旦怀疑为dip,应立即停药或换药,如需要治疗,其处理同ap应告之患者其导致ap的药物,以避免复发
2011年9月13日,《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 j gastroenterol)在线发表荷兰学者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显示,在急性胰腺炎入院患者中,有相当高比例(41.6%,70/168例)的患者服用了与胰腺炎相关的药物研究者认为,对于那些病因不明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们应该更多想到dip的可能性,并采取适当措施,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自从1955年有学者首次报告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至胰腺炎空腹今已经发现80多种药物可引起或可能引起dip其中有些药物,如硫唑嘌呤、四环素、呋塞米、磺胺等有详细的病例报告和研究记录强烈支持其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排除其他原因,患者在服用该药物期间发生急性胰腺炎,停药后恢复,再次用药又可发生,并有动物试验证明其因果关系还有一些药物证据相对较少,被认为与急性胰腺炎可能相关
■点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消化内科 袁耀宗
警惕!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胰腺炎
dip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药物的毒性直接作用于胰腺细胞;②药物导致胰腺充血、水肿,释放激活胰酶的组胺、炎症渗出物导致免疫或过敏反应;③ 药物所致高脂症或高血钙,进而导致胰腺导管的渗透性增加或促使胰腺分泌旺盛;④ 某胆结石胰腺炎严重吗些药物使胰管阻塞或胰液排泻不畅,使胰腺内压增高,腺泡破裂,胰酶进入间质后被激活而诱发急性胰腺炎;⑤某些药物使奥狄(oddi)括约肌痉挛或胆管阻塞致胆汁反流至胰管,激活胰酶
dip是指某些药物导致胰腺分泌功能或胰腺组织器官损害,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胰腺炎(ap)的症状及体征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市,某些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会引发ap,但至今尚未被人们熟悉与重视
目前临床医生应着重关注的能够诱发ap的药物有以下几类:抑酸药、免疫调节剂、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利尿剂
dip一直被认为是相对少见的疾病,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发病率统计,有研究估计,dip约占全部急性胰腺炎病例的0.1%~2%
安徽白癜风医院兰州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