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便宜 http://m.39.net/pf/a_4593009.html
人人都怕人老珠黄。
可人还未老,珠已黄,你怕不怕?
不管你是土豪豪到爆,
还是帅到没朋友,
不管你是呆萌小鲜肉,
还是美艳神仙姐,
当你被发现眼黄脸黄,
刻不容缓,医院找医生求助哦……
“黄疸”,作为人体肝胆系统出现“故障”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报警信号,想必大家早就已经“知其然”了,但是,不知有多少朋友能够“知其所以然”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今天的主角‘’黄疸”
什么是“黄疸”?
“黄疸”,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儿科病,但成人黄疸更加不可忽视。我们都知道,胆囊中有胆汁,可以帮助消化吸收脂类食物和维生素,而胆红素的存在使胆汁呈现为黄绿色。当胆红素代谢异常时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引起黄疸。当然,也有不被察觉的黄疸,此时血清总胆红素17.1~34.2μmol/L之间,称为隐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通常就能在患者身上寻到“蛛丝马迹”了,此时称为显性黄疸。
成人出现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
临床上根据病因常将黄疸分为三种类型: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01.
肝细胞性黄疸
是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的。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代谢成胆红素进入肝脏,由肝细胞负责将它们摄取、转化和排泄,使血液中的胆红素维持在正常水平;肝脏发生病变后,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上升,造成了皮肤的黄染;
02.
梗阻性黄疸
胆红素在肝脏生成后,是随着胆汁进入肠道的,所以一旦胆管堵塞,就容易引发梗阻性黄疸;比如急性胰腺炎、胆管结石、胆囊炎、脾脏肿大等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胆管堵塞、胆汁淤积,这也会严重影响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形成黄疸。
03.
溶血性黄疸
是由血液系统疾病引发的一种以黄疸为临床变现的疾病,急性发作时还伴随着发热、头痛、贫血、脾大及浓茶或酱油色尿等一系列症状。患者自身患有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溶血性贫血,化验检查除血生化异常外,血常规检查也可见到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增生活跃。
黄疸有哪些表现?
01
皮肤泛黄
全身皮肤均匀泛黄、无光泽、无血色,与之前的肤色形成鲜明对比;新生儿可能因为肝脏功能发育不全而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半个月就会消退;但成年人出现此类情况往往预示着肝功能异常。
02
巩膜泛黄
巩膜指的是眼白部分,由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构成,一般还会先于皮肤而产生变化;老年人可能因脂肪沉着而眼白泛黄,但正常人如果出现黄色巩膜,常常是黄疸的症状。
03
皮肤瘙痒
黄疸程度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皮肤大面积瘙痒,如果不解决发病原因就无法有效止痒;此时患者很容易抓挠皮肤,引起红肿、角质层增厚、毛细血管破裂、细菌感染等。
04
浓茶样尿
黄疸伴随有浓茶样尿、陶土样便,同时还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能与消化道疾病有关,比如急性胰腺炎、蛔虫病、胆管炎等。
05
全身乏力
患有黄疸人群,还可能出现乏力、精神不振、头痛、夜盲等非典型的特征,一般是由肝功能受损引起的,例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出现黄疸时,该怎么办?
除了手术直接解除梗阻去黄的方法有哪些呢?
1.小肠镜从肠道经过十二指肠逆行到梗阻部位叫(ERCP)
2.经皮肤穿刺肝管借助X线透视顺着胆红素代谢的路来叫(PTCD)
3.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其实在ERCP的基础上,经内镜将鼻胆管从十二指肠乳头置入胆道内,将另一端经十二指肠、胃、食管、咽部、鼻孔等引出体外。
4.胆道支架引流(ERBD)
以上方法通过置入人工胆管来达到胆汁的顺利排出,降低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进而缓解黄疸的症状。
黄疸为何痒个不停呢?
正常人的胆汁是要定期排到肠道里面,以帮助消化食物。当肝胆疾病把胆汁排出的通道给塞住时,便使胆汁淤积在胆囊或胆管中,阻塞部位以上的胆管因液体聚集而扩张,胆道内的压力升高。此时的高压,使胆汁中的胆盐等物质一起反流入血液、组织间隙之中,可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
黄疸患者皮肤护理
01
避免刺激
室内温度以22~24℃为宜,空气干燥时可给予湿化器加湿;
保持皮肤清洁,合理沐浴,予温水擦浴,水温以35~37℃为宜,洗澡次数不宜过勤,避免过度搓揉和使用碱性肥皂;
使用棉质,宽松,舒适、干净的日常衣物和被褥;
02
避免搔抓
尽量避免搔抓、洗烫,应剪短指甲,必要时戴手套,皮肤干燥者予涂抹含有少量油脂的润肤乳或赛肤润喷雾,轻轻拍打,有利于皮肤的吸收;
瘙痒明显者,予新鲜芦荟汁涂抹,或用含有薄荷的止痒霜;使用抗组胺止痒药物;有皮肤抓损者予0.5%洗必泰擦拭血痂;
03
心理指导
让患者选择合适的途径宣泄情绪,分散患者注意力,听音乐、看书或聊天等;
04
饮食调理
宜进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皮肤瘙痒;控制饮食,低盐低脂饮食为主,海产品是皮肤瘙痒的过敏源,应避免食用;
日常生活中,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不熬夜、不饮酒、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做好疾病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
定期体检,
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了解相关医学常识,
能更好的帮助自己和家人远离疾病。
快照照镜子看自己黄不黄
THEEND
图丨网络(侵删)
文丨张红辉吴彩虹
编辑丨吴彩虹
审核丨彭创易为民张红辉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