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有讲究,医院专家提醒这群人要

时间:2020-9-4 16:54:02 来源:胰腺炎

北京中科忽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200886.html

端午佳节,粽子成为市民餐桌上必备的食品,部分市民甚至直接将粽子当做主食。尤其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粽子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叫人难以抗拒。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粽子果腹,那么,哪些人不能吃粽子?粽子怎样吃才科学?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唐建荣表示吃粽子一定要因人而异。粽子都是由糯米做成,糯米热量偏高,粘性大,容易造成肠胃难以消化,影响肠胃的正常功能,因此食粽子每次不宜过多,以1、2个为宜。

吃粽子时可多咀嚼几下再吞进肚子,利用唾液分解糯米中淀粉的粘性,使它进入肠胃后更容易消化,减缓胀气不适。另外,吃粽子前或后,可以配搭一些富含酵素的果蔬或清淡的汤羹,如苦瓜汤、冬瓜汤等,抑或喝些山楂茶、乌梅茶,有助于促进消化,帮助肠胃蠕动,也可以有效减低油腻及胀气感。

那么,哪些人不能吃粽子呢?

1、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患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如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选白米粽,别蘸糖,不要吃得太甜。

2、心脑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4、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5、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

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议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以及脂肪、蛋白过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

此外,唐建荣特别提醒市民:挑选粽子时应看清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或配料表、生产许可证等标识是否齐全,要注意观察包装袋是否有破损、漏气或胀袋等现象。

另外,严格按照标注办法正确储藏、加热粽子,新鲜粽子每次要少量购买,即时食用,食用剩余的粽子应及时冷藏或冻藏。常温粽子可直接在室内阴凉处存放,也可在冰箱冷藏室存放;开袋后的常温粽子同样需及时冷藏或冻藏。食用保存后的粽子时,不管是冷藏还是冷冻,一定要注意要彻底加热。

温馨提示:

吃带枣的粽子时要特别留意枣核,自家包的粽子尽量剔除枣核;老年人或装有假牙的人食用时应特别注意;在吃可能含有枣核的粽子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不要说笑,必须说话时要待食物咽下后再说;避免边吃边看电视、手机、书报等,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吃饭上。

如果不小心误食枣核,医院就诊,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切记不要尝试吃食物往下带,可能会加重枣核嵌顿食管,造成患者更大的痛苦。(宋红杰刘洋)

监制米云鹏/主编丁宏伟/编辑刘洋

医院团结奉献仁爱创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cmo.com/yszl/1646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