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胰腺炎,从点滴做起
胰腺“隐居”在人体的左上腹,身高14~18厘米,体重65~75克,“横躺”在胃的正后方。胰腺有两大工作,一是负责外分泌,帮助消化,二是内分泌,调节血糖。
外分泌:帮助消化胰腺分泌的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会通过胰管流入十二指肠。消化酶包括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可加速食物消化,使其变成可以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内分泌:调节血糖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会直接进入血液,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当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失常时,胰岛素缺乏,血糖就会升高,引起糖尿病。
天气越来越冷了是不是让你的食欲大开。然而毫无节制的饮食可能会带来种种隐患,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本身就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危人群,如果在饮食上不注意,就很容易患上急性胰腺炎。
胰腺虽小,但每一次生病都来势汹汹,在医生眼中也是“硬茬子”。但是在确诊之前,胰腺疾病的症状跟“胃病”相似,容易被人忽略。
胰腺炎的高发人群★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有胰腺癌家族史;
★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亦属癌前病变;
★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
★胰腺癌的高危因素还有长期吸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一般会出现急性、持续上腹部腹痛,常向背部放射,有时伴腹胀、恶心、呕吐、发烧、寒战、黄疸(皮肤、眼睛发黄)等症状。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20%~30%病情凶险,总体病死率为5%~10%,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可达到30%。出现疑似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不要随意吃东西、喝水,必须立刻就医。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发病原因中,酗酒、吸烟仍然是主要因素。
在小部分患者中,慢性胰腺炎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风险更高。
胰腺癌胰腺癌是世界公认的“癌中之王”,全球发病率居所有肿瘤第八位。90%病人在诊断一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1%~3%。40岁以上、有上腹部不适,有胰腺癌家族史,突发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大量饮酒者,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什么检查可以确诊胰腺炎?最基本的检查是淀粉酶。一过性的疼痛不是胰腺炎,胰腺炎的疼痛是持续的、难以忍受的闷痛。
胰腺炎预防1.胆道疾病,预防首先在于避免或消除胆道疾病。例如,预防肠道蛔虫,及时治疗胆道结石以及避免引起胆道疾病急性发作,都是避免引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
2.酗酒,平素酗酒的人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而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损害,抗感染的能力下降。在此基础上,可因一次酗酒而致急性胰腺炎,所以不要大量饮酒也是预防方法之一。平素酗酒的人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而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损害
3.暴食暴饮,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肠道的正常活动及排空发生障碍,阻碍胆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引起胰腺炎。所以,当在“打牙祭”赴会时要想到急性胰腺炎,不可暴食暴饮。
4.上腹损害或手术,内窥镜逆行胰管造影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此时医生和病人都要引起警惕。
5.其它,如感染、糖尿病、情绪及药物都可引起。还有一些不明原因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对于这些预防起来就很困难了。
6.避免长时间摄入高蛋白、高糖、高脂肪的东西。
医院
地址|古城区福慧路50号
电话|-
订阅号|医院资讯健康知识
服务号|挂号缴费
供稿|段雪丹
编辑|李瑞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