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飞行观察”(low-A-O)
由资深金融人士和航空飞行爱好者共同运营。
定位:精致-细节-延伸,从E视角解读中国低空开放的步伐,见证低空时代,致力于打造低空飞行爱好者的低空飞行E-1俱乐部!
上月22日,医院胰腺中心收治一例34岁女性患者。当天,这名患者通过医院转入医院,多公里距离只用了1个半小时,“如果借助救护车,路上至少3个小时,遇上堵车就没有办法估算,对于重症患者,承担不起这样的时间成本。”全军普外科研究所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心主任李维勤介绍,患者入院时已经休克,并出现多脏器衰竭,经过全力抢救,病情一度好转,但遗憾的是前几天病情又急转直下。
“全军普外科研究所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心是全国最大的转诊中心,每年治疗病人五六百名,由于病情发病凶险,已累计有40多例病人通过‘空中救护’转运至此,此前‘空中救护’主要由民航医疗包机、民航担架转运等,这例患者是首例直升机转运救护案例。”李维勤介绍,相较民航医疗动辄30万元—40万元的费用,直升机转运费用要低不少,上述患者由徐州转至南京的费用为4万元/小时。
就在上述患者转运至医院后的一周,该院与金汇通航完成直升机空中救援项目签约。“通过合作建立南京市及周边区域立体化、网络化医疗救援体系。”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建设一流航空救援平台,该院不仅建成了一流的直升机停机坪,也早早进行了航空医疗救援工作队伍的培训工作,并为直升机送来的病人开辟了院内绿色通道。
目前,南京地区加入“直升机空中救护”的医院远不止医院一家。
“我们与医院已完成签约,南京医院也签约成为医院。”金汇通航网络总监徐明亮介绍,医院就是由航空公司派驻8名左右直升机医疗救护人员每天在该院进行24小时待命,负责病患医院的空中急救任务,“按照公司直升机救护布局规划,每个医院,同时还将有3医院,医院等进行相关合作前的商谈,以尽早完成南京地区的布局。”
由直升机搭建的“空中”,配备了呼吸机、除颤机、输液泵、担架等医疗救护设备,载客量包括2名飞行员、3名医护人员和1名患者,被称之为“空中飞的”。
一名业内专家提出,打造立体化的空地救援是未来急救大趋势。但是,“空中”真正“落地”还面临着费用昂贵、备降点少、空中急救机制尚未健全丰富等障碍。“医院,考虑的是做好病情评估,给极重的、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提供更多生命通道,让‘空中’挽救更多生命。从医改层面来讲,这为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提供了支撑方式,值得探索。”该业内专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