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危害肝脏的习惯,堪称肝脏杀手春季养

时间:2017-6-26 17:07:19 来源:胰腺炎

师兄们好!养生重在与天地四时相应,鉴于春季适宜养肝,所以小翠近来会多编辑一些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下面介绍的这篇就是日常生活中几大危害肝脏的习惯,堪称肝脏杀手!我们一起自检、共勉——

一、睡眠不足

随着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人都有在夜间工作或者娱乐的习惯,但是熬夜最容易熬出肝病。其原因在于,在睡眠过程中,人体会进入自我修复模式,经常熬夜既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

经常熬夜者应尽量调整作息时间,最好每晚23点前入睡。一般来说,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8小时,在23点至1点钟进入深睡眠状态最为理想,而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间,能够让肝脏有效排毒,反之,就会气血不足,对肝伤害颇大。

二、早上起床后不及时排尿

肝脏是最主要的解毒器官和代谢器官,承担着合成、分解及储存物质的重任,参与着人体内的物质代谢。

有关科学研究也发现体内排毒可以通过排尿、排汗、排便进行,而早上起床后尽快排尿,可以将累积一整夜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避免毒素滞留体内,导致肝脏“中毒”。如果早上起床后不及时排尿,容易导致毒素堆积,损伤肝脏。

三、暴饮暴食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最大的腺体。有专家指出,肝脏就像一个化工厂,除了能分解摄入体内的酒精外,至少还有种功能。它有一根重要的血管通往肠道,将肠道中不易吸收的代谢物质带回肝脏进行解毒。

暴饮暴食既损害胃肠道健康,也容易造成体内自由基大大增加。肝脏的关键作用是帮助人体对付自由基,排除毒素,净化血液。人体内的自由基越多,肝脏功能受损就越严重。暴饮暴食也会导致过多脂肪沉积在肝脏上,使肝功能受损,其中脂肪肝就是最典型的病例。

四、不吃早餐

现在有许多人因为早上赶着上班或者赖床而不吃早餐,但其实这样对肝脏伤害是很大的。人体在空腹时,胆汁容易淤积,极有可能引起结石症状。营养专家表示,吃早餐有助于中和胃酸和保护肝脏,减少胰腺炎、糖尿病、胆结石、便秘等多种疾病的危险。

另外早餐也要尽量少吃油腻甜食,饮食偏荤喜甜者,也会因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胆汁中胆固醇的沉积,形成胆结石。一份健康的早餐可以延长饱腹感,避免我们的肝脏受损。

五、吸烟喝酒

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和酒的代谢产物乙醇对肝脏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抽烟的危害在于烟草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千种有害物质,被吸入人体后,对多种内脏器官包括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是导致疾病、诱发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而过量饮酒则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及多种疾病,提高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发生的机会。

六、养肝护肝必须谨记两大定律

1、作息有律+起居有常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肝。”肝胆在晚上23点至凌晨1点最兴盛,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解毒作用也达到了最高峰。所以,养肝的最佳方式就是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平时工作也要避免过度劳累,要及时休息,以补充体能。

2、情志养生

中医的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绪:怒、喜、思、悲、恐。其中,肝脏对应的是“怒”,正所谓“怒伤肝”,长时间精神抑郁或突然怒火中烧,都会造成肝脏气血失调。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情绪不舒畅时,可找朋友倾诉,切不可憋在心里,避免伤肝。

我们要留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及时改正,做到健康养肝护肝。(责任编辑/小翠)

年,佛医堂公益学修活动开始分级会员制,所有佛医堂   

附:“云道场学员卡”相关说明

相关阅读:

 闭目养神:养肝最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揭示肝与疾病的关系,百病皆可从肝治(推荐)

流通处公益推广:

 建议使用符合人体力学的“佛医养生打坐垫”

 中国传统的内功修行辅助养生茶“飞天茶、辟谷茶”介绍

编辑声明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赞赏

长按







































白斑和白殿疯有何区别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cmo.com/yszl/12862.html
热点排行
五大措施将您挡在胰腺

酗酒﹐平素酗酒的人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而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损害﹐抗……【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预防胰腺炎 节食是根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急性期应完全禁食……【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五大措施将您挡在胰腺

酗酒﹐平素酗酒的人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而致肝﹑胰等器官……【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