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ldquo胰rdquo辨惑

时间:2021-8-4 14:14:17 来源:胰腺炎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88851.html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MDT简报

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肝胆胰MDT

(第33期)

会议时间及地点:-3-25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肝胆胰外科

MDT讨论专家

消化内科:许建明、梅俏教授;

影像科:王万勤教授

感染科:李鸿宾教授

麻醉科:鲁显福教授

介入外科:施磊教授

肝胆胰外科:刘付宝、赵义军、谢坤教授

讨论主题

(1)探讨五例复杂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方案:(①梗阻性黄疸伴胆总管下段性质不明狭窄;②IPMN伴不明原因黄疸;③复杂胰腺占位包绕动静脉;④胰腺炎后继发假性囊肿-空肠瘘;⑤不明原因快速增大的胰腺假性囊肿。)主要探讨了这些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鉴别诊断以及相应治疗主次及方案提请多学科讨论。

(2)与会专家就五例疑难的病例进行了积极讨论,并为各位患者制定了下一步诊方案,现将其中两病例汇报如下。

01

病例1: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狭窄(恶性可能)

(1)病史资料:患者,男性,73岁,BMI:25.1;既往身体状况良好,无基础疾病。主诉:乏力纳差伴腹痛5天。现病史: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纳差,伴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遂就诊我院。门诊查肝功能提示胆红素及转氨酶增高。腹部B超:肝囊肿,胆囊胆泥沉积。门诊拟“肝功能不全”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一般,饮食差,睡眠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未测。实验室检查:甲功五项、自免肝9项、抗核抗体13项、肿瘤13项、免疫球蛋白(IGg4)、补体、巨细胞病毒、EB病毒均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增强MRI:胆囊管并行并低位汇入,胆总管下端狭窄,肝内胆管稍扩张。

超声内镜:胆总管近乳头处纤细,管壁明显增厚,最厚处约0.3cm,邻近胰腺实质呈低回声改变,胆总管中下段管腔扩张,直径约1.0cm,内见高回声团块伴后方声影,大小约1.5cm*0.7cm,上段见大量泥沙样高回声,可移动,肝门肝管及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肝门部胆管直径约0.9cm。

内镜诊断为:1.胆总管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2.胆总管下段狭窄,炎性可能。

专家意见

王万勤教授:本病例患者的MRI可见胆总管扩张明显,肝内胆管扩张较轻,胆总管下段典型鼠尾状狭窄,同时管壁均匀增厚,未见结节性病灶。影像学诊断与超声内镜相似,考虑炎性狭窄可能稍大,不排除恶性占位。

梅俏教授:该患者在胆管狭窄的基础上合并形成泥沙样结石,可行ERCP操作,评估结石情况,取石的同时可切开Oddi括约肌,取狭窄处病理活检,或留置ENBD管。

刘付宝教授:患者的CA19-9轻度增高,胰腺段也存在轻度强化,但通过目前的检查难以明确狭窄的性质,胆管下段恶性肿瘤不排除,建议同时完善增强CT检查,明确胆管和胰管的管道情况。

李鸿宾教授:患者梗阻性黄疸若由炎性引起,转氨酶会有所上升,目前患者转氨酶逐渐好转,趋于正常范围,而胆红素反而升高,以此来看狭窄为炎性可能性较小。

许建明教授:根据目前的检查,患者胆总管节段性增厚,伴泥沙样结石,增厚可能是狭窄的原因,建议行ERCP,取石的同时诊断性病理活检;必要时二次再行ERCP放置胆管支架通畅引流。

MDT综合意见

1.完善增强CT检查。

2.先行ERCP,取狭窄处病理活检,留置ENBD管引流胆汁,待病理结果再选择行根治性手术或放置胆管支架。

02

病例2:IPMN黄疸(原因不明)

(1)病史资料:患者,男性,78岁;BMI:24。主诉:皮肤巩膜黄染伴尿黄半月余。既往史:-反复发作胰腺炎3次;医院前列腺癌根治术;无高血压、糖尿病。

实验室检查:营养状况较差,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CA19-.9U/ml

影像学检查:MRI提示胰腺钩突部囊性病变,考虑IPMN;门脉周围炎;胆囊壁水肿,双肾小囊肿;肝门部淋巴结肿大。

专家意见

王万勤教授:从患者MRI结果可见肝内胆管扩张不明显,胰头处囊性病灶考虑IPMN诊断较为明确,与胰管相通。但该病灶并未侵犯或压迫胆管,因此IPMN导致梗阻性黄疸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肝内门脉周围存在异常高信号,考虑黄疸可能源于胆管炎性导致。

李鸿宾教授:本例患者的黄疸需考虑到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IC)的可能性,建议完善相关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必要时可行肝穿刺,以进一步明确黄疸的原因。

刘付宝教授:IPMN的手术指征包括:1.反复发作的胰腺炎;2.CA19-9持续升高;3.占位超过4cm;4.主胰管扩张或存在壁结节等。患者IPMN诊断明确,胰头水肿,胰腺饱满,周围轻度渗出,同时胰管增粗,结合患者反复发作胰腺炎病史以及CA19-9有增高,癌变不能排除,若患者有手术意愿,建议行手术切除IPMN。可先行ERCP明确IPMN分型,其中主胰管型和混合性IPMN可发生癌变。本例患者的黄疸可能是由于胰管增粗引起反复胰腺炎和胆管炎,从而导致黄疸。

梅俏教授:可行超声内镜下穿刺,抽取IPMN囊性占位内囊液送检肿瘤指标或取实性处病理活检,以明确IPMN有无恶变。

许建明教授:本例患者IPMN存在手术指征,但黄疸并不一定是由此引起,手术切除IPMN病灶不一定能解决患者黄疸的问题,因此建议先完善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相关的特异性抗体检查,必要时ERCP穿刺取IPMN囊液或病理活检,同时于营养支持,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待进一步明确黄疸原因后,可行手术治疗。

MDT综合意见

1.先行药物减黄及营养支持治疗,同时完善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相关特异性抗体检测。

2.必要时行ERCP取IPMN囊性占位内囊液送检肿瘤指标或取实性处病理活检。

反馈上一期MDT讨论病例——肝癌术后复发胆管癌栓伴梗阻性黄疸:根据MDT讨论的结果,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于我科行手术治疗(左外叶切除+右肝胆管空肠內引流术),切除复发灶并取出癌栓,证实与前期MDT诊断符合,患者明确临床获益。

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肝胆胰MDT

1.肝胆胰MDT成立:为了提高肝胆胰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确保肿瘤的术前精准评估以及术后规范化综合治疗,解决临床疑难疾病的诊治,年由医务处牵头成立肝胆胰疾病MDT协作组。

2.MDT时间:周四下午四点(每两周一次)地点:肝胆胰外科(5号楼15层)

3.MDT成员:肿瘤科、中西医肿瘤科、放疗科、肝胆胰外科、消化内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等。

文字:陈江明

图文:谷梦丽

排版:96编辑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cmo.com/jbwh/18178.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排行
胆囊切除降低胆石性胰

发表在今年9月号《内镜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胆石性胰腺炎患者,如不……【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