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这样的棘手重症患者相当于半个身子已经进了“鬼门关”,这种不幸就在年仅40多岁的湖南籍女性张洁(化名)身上发生了。年11月中旬,张洁“突发上腹部剧痛”,被医院ICU抢救,呼吸机、血液透析都用上了,日均花费上万,但病情仍旧急剧恶化,命悬一线。
在这火烧眉毛的紧要关头,家属抱着在绝望中寻求一丝希望的心医院,张洁当时情况相当糟糕:昏迷、高热、气促、腹痛、严重腹胀、全身紫绀、四肢末端冰冷、无尿……
入院诊断书上列举了多项疾病,每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大面积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腹腔间隙综合征,膀胱测压45mmHg。
▲CT提示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广泛坏死,胰腺周围、腹腔、腹膜后大量渗出
多学科协作制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病情危急时不我待,医院第一时间组织第一次多学科病例讨论,经重症监护室、肝胆胰外科胰腺微创中心、消化科、介入科、影像科、肾内科、呼吸科、药学部等相关科室专家商议讨论,针对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期SIRS和器官功能衰竭为主的特点,制定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炳勤教授以独创的泻水通腑疗法,与何宜斌医生密切观察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对病情逆转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病情的变化,经多学科多次讨论及ICU与外科的密切合作,治疗方案也不断调整:多次穿刺引流腹腔积液及坏死组织;经过细致的治疗和护理,张洁病情得以控制。休克最先得以纠正,血流动力学日趋稳定;在气管插管24天后成功拔除,过渡为无创辅助通气,意识恢复;肾脏功能也逐步好转。
然而强大的病魔还在负隅顽抗,年12月下旬,张洁病情再次变化,出现高热、气促,白细胞升高,肾功能恶化,穿刺引流管内出血等状况。胰胆胰外科、麻醉科、ICU等相关多学科立即组织危重疑难病例讨论。
▲期间张洁出现严重腹腔间隔室综合症
考虑张洁起病4周余,胰腺大范围坏死合并感染并出血,著名外科专家蔡炳勤教授、谭志健教授、何军明教授等共同为患者制订了外科干预方案,赵高峰教授、李杰教授带领麻醉科、手术室紧密配合,共同施行“经后腹腔微创入路坏死组织清创引流术”,清除了大量胰周坏死组织及脓液。
▲在张洁左侧腰腹部打四个小孔,进行胰腺微创手术
与死神长达两个多月的马拉松式谈判
医护人员赢了!
没想到半个身子已经踏进“鬼门关”的张洁,被这群“绝不轻言放弃”的医护人员硬生生拉了回来!
“和‘死神’谈判,是需要点本事的,没想到这个‘割据战’反复来回就耗费了60多天,堪称马拉松式的救治过程!”谭志健教授坦言。
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张洁终于在春节到来之际,康复出院了。“在我生命垂危的时刻,家属压力非常大,每当家人绝望想放弃的时候,是医生护士们不断鼓励,不断给予希望,让我们坚持下来!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祝愿这么好的医生护士能够一生平安!”张洁和家属们用发自内心的朴素的言语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重症急性胰腺炎猛如虎
他们有招应对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腹腔内脏诸多疾病中最令人谈虎色变的疾病,是所有与腹腔内脏相关疾患中最可怕的,突然起病,接着是无穷无尽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灾难。该病有诸“多”的特点:临床表现“多”、并发症“多”、“多”学科参与治疗、临床治疗争议“多”、花费“多”。可以说,重症急性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和水平的巨大考验。
医院肝胆胰外科团队在蔡炳勤、谭志健、何军明教授等多位著名外科专家的带领下,不断对胰腺微创技术进行创新,融合了独到的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上,秉承中医特色经验“从结胸论邪、从气血治邪、从膜原透邪”,运用中医特色的“通腑泄热逐水”疗法;并运用腹腔及腹膜后穿刺引流、后腹腔镜微创坏死组织清创引流等多种先进的微创技术,在多学科合作的基础上,成功救治重症急性胰腺合并MODS患者百余例,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患者慕名而来。
文:李雪
来源: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