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急性胰腺炎(AP)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炎症损伤,其中高脂血症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病因,占所有AP病例的10%。甘油三酯(TG)水平大于5.65mmol/L有发生AP的危险,尤其是当TG水平大于11.3mmol/L时,AP发生的概率更高。高甘油三酯(HTG)导致血液黏度增加,胰腺血液循环受损,并诱发AP,同时缺血和酸中毒进一步增强游离脂肪酸毒性。HTG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且随着HTG水平的升高,患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应增加。因此,首要的治疗应迅速降低TG水平,阻断TG过高引发的恶性循环。双重血浆置换(DFPP)是一项治疗HTG有效和安全的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DFPP在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中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年1月至年1月医院收治HL-SAP患者3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DFPP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
DFPP组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4.8±8.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5.83±4.64)kg/m2;Ranson评分(5.06±1.06)分。
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6.9±8.8)岁;平均BMI(27.43±3.77)kg/m2;平均Ranson评分(4.78±1.26)分。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禁食、液体复苏、胃肠减压、抑酸、生长抑素或类似物抑制胰酶分泌、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等治疗。
DFPP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入院后给予DFPP治疗1次。5%人血白蛋白注射液mL作为置换液。深静脉置管建立体外循环,血液泵泵速mL/min,血浆分离器泵速30mL/min,血浆成分分离器泵速25mL/min,引出的血液进入血浆分离器,血浆分离进入选择性血浆成份分离器,去除血脂,其他正常成分与患者血细胞混合后一同输入体内,丢弃血浆~mL,置换液泵速mL/h,置换时间2~3h。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住院天数、ICU天数、禁食天数、生长抑素或类似物使用天数。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d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TG(酶法)、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淀粉酶(AMY)、白细胞计数(WBC)、血细胞比积(HCT)、白蛋白(ALB)水平。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住院天数、ICU天数、禁食天数、生长抑素或类似物使用天数比较:
DFPP组住院天数、入住ICU天数、禁食天数、生长抑素或类似物使用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TG、TC和LDL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HDL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DFPP组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d后TC、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AMY、WBC、HCT和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AMY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SAP死亡率很高,约为20%。目前,降低血脂水平的方法主要包括口服降脂剂、静脉注射胰岛素和血浆置换。血浆置换是通过将血液引出体外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并舍弃血浆,同时将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平衡液等置换液回输体内的技术,常适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和风湿病等。血浆置换是一种非选择性的技术,因为所有血浆成分都被丢弃,需要补充大量的异体血浆,造成大量血浆消耗,同时也增加了过敏反应和血源性疾病的风险。而DFPP是一种半选择性技术,通过第1个过滤器将全血从血浆中分离出来,血浆通过第2个过滤器,第2个过滤器的孔径较小,阻止了高分子量物质的通过,将血浆重新注入患者体内或用等容物质代替血浆,用于去除大分子,同时避免大量使用异体血浆。DFPP不仅能够快速降低血脂水平,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入住ICU时间、禁食时间、生长抑素或类似物使用时间,快速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另外,与传统治疗相比,虽然DFPP价格昂贵,但其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及入住ICU时间,从医疗费用上看似乎更经济。综上所述,DFPP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降脂治疗方案,从而快速缓解AP的进展,对AP的病情控制、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模式图
[1]宋英晓,朱惠云,杜奕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7(2):-.
[2]梁志海,唐国都.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33(1):32-34.
[3]胡维林.高甘油三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33(8):-.
[4]王春友,李非,赵玉沛,等.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9(2):86-89.
[5]马江辰,保志军.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治疗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46(4):-,.
[6]李伯和,彭广飞,孟凡勇,等.双重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3(3):-.
文案整理:邹贵勇
编辑:苏碧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