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进展,张会迎,吴俊伟,方喜
来源:广东医学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不仅引发胰腺局部损害,而且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炎症涉及全身多个脏器、多个系统改变的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机制复杂。其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10%~30%[1-2]。
目前,临床治疗强调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3],营养支持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其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肠内营养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屏障功能恢复且维持全身脏器功能,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4]。
本研究回顾了我院近7年间在这方面的病例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总结我院于年1月到年5月7年间的63例确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参考年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均在发病后2h~1d收治,根据有无在入院后72h内进行肠内营养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A组,37例)和早期肠内营养组(B组,26例)。其中A组男22例,女员15例,年龄24~63岁,平均(50.5±11.7)岁,其中包括暴饮暴食11例,胆源性胰腺炎23例,其他3例。B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为22~67岁,平均(54.2±12.3)岁,其中包括暴饮暴食5例,胆源性胰腺18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本次入选患者入院后均先采用非手术治疗。
1.2.1A组患者入院后予按《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上的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制酸、应用生长抑素、纠正电解质紊乱、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和芒硝外敷,待胰腺炎稳定后(2周以上)直接给予进食。
1.2.2B组患者除了常规治疗方案外于入院后72h内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荷兰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螺旋形鼻肠管),营养管端必须进入空肠30cm以上,方法:(1)患者平板式半卧于X线透视板床上,采用血管造影导管线,先经鼻孔在透视下插入空肠上端,然后循导丝将营养管置入。利用管端封有金属球的加重营养管,借助胃肠道的蠕动而自行下降,鼻孔外的营养管取20cm弯成弧形固定于鼻尖上,24~48h内可达到空肠上段,证实营养管位于空肠内,固定外端防止脱落。(2)应用经鼻胃镜协助鼻肠管送达空肠上段。置管后第1天先滴入少量50g/L葡萄糖生理盐水,从第2天开始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浓度由低到高逐步过渡到氨基酸、水解蛋白制剂和整蛋白制剂,速度由20~50mL/h开始,以后每天递增25mL/L,输液泵控制滴速,3~7d后渐改为全肠内营养及口服进食。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入院后第1天和第14天的白蛋白、血淀粉酶、AST、血糖的结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A组中有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B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生化指标两组患者在白蛋白、血淀粉酶、AST、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蛋白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淀粉酶、AST、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传统治疗观念认为,为了让胰腺充分休息,需尽可能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及胰液的分泌,完全通过肠外营养给机体提供热量。
而随着外科营养支持理论的更新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早期肠内营养能维持肠道内膜的正常组织结构,保持肠道内常规菌群的正常生长,降低肠道内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和细菌内毒素的易位,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肠蠕动,增加内脏血液循环。
本研究通过回顾本院过去7年多的病例,发现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虽然不论是否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在白蛋白、血淀粉酶、AST、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患者。
说明虽然通过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脏、胰腺功能的恢复方面作用不甚明显,但只要正确的留置空肠营养管(管尖尽量超过Treitz韧带30cm,以减轻肠相胰腺的外分泌水平),能明显地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研究中发现常规治疗方法有2例患者死于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均痊愈出院。说明早期规范的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后也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既往研究,这可能因为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肠源性内毒素和炎性因子,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与增殖,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进而减轻患者的感染。
因此,早期肠内营养不但可以减少肠源性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加快症状恢复,而且可以降低医疗总费用及缩短住院病程,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5]。
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应用方面的研究已较多,然而关于肠内营养的时机、方法、配置等方面仍存在争议,需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TRIESTERSL,KOWDLEYKV.Prognosticfactorsinacutepancreatitis[J].ClinGastroenterol,,34(2):-
[2]MCKAYCJ,IMRIECW.Thecontinuingchallengeofearlymortalityinacutepancreatitis[J].BrJSurg,,91(10):-
[3]江志伟,汪志明,黎介寿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43(1):18-20
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