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体检了吗?
随着观念的改变,不少人已经养成了每年定期体检的健康习惯。可是检查项目那么多,怎样才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体检套餐?去医院做了一大堆检查,体检报告却看不懂……关于体检,你还有哪些关心的问题?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和体检有关的那些事儿。
120岁-70岁+,各年龄段该查点啥?
体检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也无需盲目求多求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各个年龄阶段,着重要做的体检项目也不一样。
20岁,正常体检即可
体检最好从20岁就开始,因为20岁起就可以观察到某些疾病的危险信号,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0多岁,很多人会经历入职体检,这可能是人生的第一次全面体检,会检查出一些先天性疾病以及早期肿瘤。比如对所有男性,尤其15-39岁的男性来说,睾丸癌都是高发的,从发生睾丸癌到发生淋巴结转移平均需3个月时间。
30岁,注意避“糖人”
血糖、血压的异常,很多都集中在35-40岁这个年龄段,当然,年龄越大,越是高发。
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少),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患者会日渐消瘦,所以即使不胖的人也应该至少每年测一次血糖。
40岁,关心心血管疾病
40岁确实是心脏疾病多发的年龄,到50岁就是一个高峰。病房里,除了一些20多岁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外,最年轻的心脏病患者,就是从这个年龄段开始。40~50岁肌肉群会减少10%,同时新陈代谢也开始减缓,肥胖几率增加。脂肪堆积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风险随之翻倍。
50岁,提防“骨脆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我国目前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万人,其中女性患者的数量大约是男性的3倍。背痛、身高缩短、驼背等症状易被中老年人视作身体老化应有的常态而被忽略。这个时期检查骨密度、 建议20岁以上的女性,每月自行检查一次,可以采取看、摸、挤的方式,查看乳房是否有肿块,乳头是否有溢液以及乳房皮肤是否较以往有所改变等。年龄在20~40岁的妇女,每2年至少要接受医生检查一次。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乳腺检查时,要有一次乳房X线的摄片,并有效保存,作为日后医生检查时的对照。
子宫检查妇科检查中,宫颈的检查必不可少。主要查看宫颈有没有炎症、糜烂等。建议每年定期做一次宫颈涂片检查,如果连续三年检查完全正常,可改为每两年检查一次。
卵巢检查
卵巢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死亡率居妇女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首。此疾病早期无任何轻化趋势,有80%的患者被确诊时已发展为可扩散的浸润癌。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是目前推行较广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内窥镜、实验室检查、彩超等。一年一次的卵巢彩超检查,是早期发现卵巢癌的唯一方法。特别提醒有妇科肿瘤家族史的女性,更应积极就卵巢进行体检。
3这些肿瘤指标值得 临床上多用AFP、CEA、CA、CA、CA等肿瘤标志物判断疗效和监测复发。临床可通过对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及随访中浓度变化的监测,来了解肿瘤治疗是否有效,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于体检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虽然不用过于恐慌,但需要定期复查,监测指标的数值变化。
肿瘤五项一般所说的肿瘤五项为:CEA(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SF(血清铁蛋白)β2MG(β2微球蛋白)和CA50(癌抗原50)。
如果这五项指标的检测值都高出正常范围,则提示体内存在肿瘤;但肿瘤五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60%~80%左右,故单纯一项指标的增高,并不能断定体内一定存在肿瘤,需进一步检查确诊;同样,若五项指标都正常,也并不一定代表体内一定没有肿瘤,只是肿瘤存在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这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具体还是需要详细检查。
附:结果参考范围甲胚蛋白AFP:0-15
癌胚抗原CEA:0-15
β2-微球蛋白:0.5-3.5
铁蛋白SFe:5-
糖类抗原CA-50:0-25
4脑部CT检查和脑部磁共振检查有何区别?
脑CT对脑实质及骨骼显示较清晰;磁共振检测软组织、神经系统较准确。大家可根据病情需要,由医生决定是否每年必测。很多人关心CT检查的辐射对人体有没有影响,专家表示,诊断剂量很小,一般没影响!
5体检报告的正确打开方式
血常规
单个指标不达标不说明问题。不少人的体检报告里,血液检查结果多少有些不合标准。其实对无血液病、健康的体检者,主要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血脂检查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增高有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硬塞、急性胰腺炎、糖原积累病、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妊娠后期。如果甘油三酯高应该先控制饮食,少食用动物源性脂肪,平常煲汤去除表层油层,定期复查血脂。
肝功能
肝功能在临床上检查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在各种酶实验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
尿检指数
阳性或偏高并非一定有问题。在尿液检查中,通常会看到蛋白质、白细胞、隐血等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出现阳性,很多时候体检者会非常紧张,不过,阳性并不一定表示有问题。尿液检查标本的正确收集非常重要,最好要收集中段小便,这样不容易把一些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杂质混入其中。
乙肝两对半
指标中有阳性不一定是坏事。乙肝五项检测指标为:乙肝病毒s抗原(HBsAG)、乙肝病毒s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
对于这5项指标的判读,大部分人一头雾水,且看到阳性就害怕。上述5项中,①当乙肝病毒s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出现阳性(+)才为大三阳,是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期的征兆;②乙肝病毒s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出现阳性是小三阳,见于普通急、慢性乙型肝炎。③如果仅有第2项出现阳性,说明你具有免疫力;④如果5项全部是阴性(-),说明目前尚未感染乙肝,同时对乙肝也无免疫力。因此,乙肝检查有阳性并不都是坏事,全是阴性反倒容易被感染。
白癜风症状都有哪些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